反渗透膜浓水利用技术的专业知识

2021-10-12 行业资讯

图片来源:贤集网

浓水利用工艺

目前国内反渗透系统的规模已达2000m3/h量级,加之水源短缺严重,大型系统中约25%排放浓水的进一步回收利用也成为反渗透系统的典型工艺问题。利用电渗析具有在难溶盐超饱和工况下的运行能力,可以运用电渗析装置淡化回用反渗透浓水,以有效提高系统整体回收率,并可在程度上提高反渗透系统产水水质。

电渗析装置的原理 | 电渗析装置的结构

电渗析工程是膜法分离工程之一,它是利用离子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进行迁移,使电解质离子自溶液中部分分离出来的过程。

电渗析装置的原理

渗析是属于一种自然发生的物理现象。如将两种不同含盐量的水,用一张渗透膜隔开, 就会发生含盐量大的水的电介质离子穿过膜向含盐量小的水中扩散,这个现象就是渗析。这种渗析是由于含盐量浓度不同而引起的,称为浓差渗析。渗析过程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,浓差越大,渗析的过程越快,否则就越慢。因为是以浓差作为推动力的,因此,扩散速度始终是比较慢的。如果要加快这个速度,就可以在膜的两边施加一直流电场。电解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;会迅速地通过膜,进行迁移过程,这就称为电渗析。

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,以电位差为推动力,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(与膜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,相同的离子则被膜截留)。使溶液中的离子做定向移动以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。电渗析可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,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、淡化、精制和提纯。它是一种特殊的膜分离操作,所使用的膜只允许一种电荷的离子通过而将另一种电荷的离子截留,称为离子交换膜。由于电荷有正、负两种,离子交换膜也有两种。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膜称为阳膜,只允许阴离子通过的膜称为阴膜。

电渗析设备的除盐过程,当含盐水通过电渗析器,由于水中的离子是带电的,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,阳离子和阴离子各自会作定向迁移,阳离子向负极迁移,阴离子向正极迁移,而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。淡水室的阴离子向正极迁移,透过阴离子交换膜(简称阴膜)进入浓水室,浓水室内的阴离子不能透过阳离子交换膜(简称阳膜)而留在浓水室内;阳离子向负极迁移,通过阳膜进入浓水室,浓水室中阳离子不能透过阴膜而留在浓水室中。这样,浓水室因阴、阳离子不断进入使浓度增高,淡水室因阴、阳离子不断迁出使浓度降低而获得淡水。

电渗析装置的结构

电渗析器由膜堆、极区、夹紧装置三大部件组成。

1、膜堆

一张阳膜、一张隔板、一张阴膜,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。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为膜堆,它是电渗析器性能的关键部件。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如下:

(1)阴、阳离子交换膜。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(非均质)、均相膜两类。异相膜是把粉状树脂与胶黏剂混合后制成的膜;均相膜是直接使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成膜工艺结合制成的膜。

(2)隔板。隔板常用1~2mm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,板上开有配水孔、布水槽、流水道、集水槽和集水孔。隔板的作用是使两层膜间形成水室,构成流水通道,并起配水和集水的作用。

2、极区

极区由托板、电极、极框和弹性垫板组成。极区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渗析器供直流电,将原水导人膜堆的配水孔,将淡水和浓水排出电渗析器,并通人和排出极水。电极托板的作用是加固极板和安装进出水接管,常用厚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。电极的作用是接通内外电路,在电渗析器内造成均匀的直流电场。阳极常用石墨,铅、铁丝涂钉等材料;阴极可用不锈秀钢等材料制成。极框用来在极板和膜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,构成极室,也是极水的通道。极框常用厚5~7mm的粗网多水道式塑料板制成。垫板起防止漏水和调整厚度不均的作用,常用橡胶或软聚氯乙烯板制成。

电渗析器通电后,电极表面发生电才电极反应,致使阳极水呈酸性,并产生初生态的氧02和氰气Cl2。阴极水呈碱性,当极水中有Ca2+和Mg2+时,有可能生成CaC03和Mg (OH)2水垢,结集在阴极上,阴极室有O2和H2排出。因此极水要畅通,可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,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。

3、夹紧装置

夹紧装置是使电极、膜堆、隔板连成整体并防止内外泄漏。一般有铸铁和钢板两种。因钢板有弹性能局部变形,即使隔板,膜厚度不均,也不会泄漏。拉杆螺栓有碳钢、不锈钢两种。
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